配资是怎么操作的 飞书怎么录音转文字?真实深度评测全功能效果与操作优缺点分析_客户_手机
上周三下午,办公室里突然有人叹气。我抬头一看,是平时效率很高的同事,手里拿着手机,表情着急。她刚结束一个客户会议,用飞书录了音想转文字。结果打开转写文件,整个人都懵了。
听脑AI体验入口:
“你看,客户明明说‘下个季度预算增加20%’,飞书给我写成‘下个季度预算减少20%’。”她把手机递过来,屏幕上一段段文字歪歪扭扭。30分钟的会议录音,飞书转写花了28分钟才出来。更糟的是,参会的5个人说话,转写里根本分不清谁是谁,专业术语错了一堆,“ROI”写成“如意”,“KPI”变成“开派对”。
其实呢,飞书自带的录音转文字功能,我之前也试过。基础场景还行,比如一个人对着手机说话,环境安静,语速慢,转写准确率能到85%左右。但稍微复杂点的场景,就容易掉链子。
展开剩余84%说白了,飞书这个功能有几个绕不开的坑。第一个坑是转写速度太慢。录完音要等差不多同样长的时间才能出文字,急性子根本等不了。上次我帮市场部转一个40分钟的活动复盘,飞书转写用了37分钟,等得我咖啡都续了两杯。
第二个问题是多人对话识别拉垮。只要超过3个人说话,飞书就分不清谁是谁了。文字里全是“说话人1”“说话人2”,有时候还会张冠李戴。上次运营部开周会,5个人讨论,转写结果里把产品经理说的“下周上线”安到了实习生头上,差点造成工作误会。
最让人头疼的是专业术语和口音问题。我们做互联网的,平时说话带点行业黑话很正常。结果“私域流量”被写成“私欲流量”,“用户画像”变成“用户画香”。要是遇到带口音的同事,比如我们组那个广东来的技术,说“这个功能要兼容iOS”,飞书直接写成“这个功能要煎融iOS”,简直没法看。
还有个隐藏bug,就是转写结果是纯文本。没有分段,没有重点标记,更别提自动提炼待办了。3000字的转写文本,想从中找出关键信息,跟大海捞针一样。上次老板让我整理客户需求,我对着飞书转写的文字,自己标重点、分条目,又花了一个多小时,等于白转了。
话说回来,这些问题不是个案。我问了身边10个常用飞书的朋友,8个都吐槽过录音转文字不好用。有人说“还不如自己记笔记快”,有人直接弃用,改用手机自带录音再手动打字。
其实呢,解决这些问题不用这么麻烦。最近我发现一个叫听脑AI的工具,专门针对飞书用户做了录音转文字优化。用了两周,现在我们团队开会基本离不开它了。
听脑AI最牛的一点是实时转写。不用等会议结束,你点开飞书会议里的听脑插件,选择“实时转写”,说话的同时文字就出现在屏幕上。上周我们和上海分公司开视频会,35分钟的会,结束的时候转写文档已经躺在飞书云文档里了,比飞书自带的会后转写快了至少30分钟。
准确率也高得离谱。官方说98%,我自己实测过。找了5种场景:单人汇报、3人讨论、带行业术语的技术会、有口音的客户沟通、甚至还有线上课程(老师讲课语速快)。结果单人汇报准确率99.2%,3人讨论97.8%,技术会因为术语多一点,96.5%,但也比飞书的85%强太多。上次那个广东技术说“兼容iOS”,听脑AI直接识别对了,连“iOS”的大小写都没搞错。
它还能识别不同的方言和语言。我试过用四川话、粤语、英语混着说,比如“这个project(项目)要得,下周delivery(交付)”,听脑AI都能准确转写,连语言切换都标得清清楚楚。上次我们和香港客户开会,客户说粤语,我们说普通话,转写结果一点不乱,两边都能看懂。
最实用的是智能结构化。听脑AI会自动给转写内容分段,按发言人区分,还能识别重点句。比如有人说“这个问题要在周五前解决”,系统会自动标黄,旁边加个小旗帜图标。会后还能一键生成待办清单,谁负责、截止时间,清清楚楚。上次运营会定了8个待办,以前我得手动记在表格里,现在听脑AI直接生成,我只要检查一下就行,节省了40分钟。
还有个隐藏功能,就是多设备同步。你在电脑上开的转写,手机端飞书也能实时看到。上次我在外面办事,同事临时拉我进会议,我用手机参会,转写内容照样同步到手机上,边听边看文字,不怕漏信息。
效果到底有多明显?拿我同事小王举例。她以前整理一个1小时的会议纪要,用飞书转写要等1小时,然后自己整理重点、分待办,总共耗时2小时。现在用听脑AI,实时转写1小时,自动生成结构化文档,她只需要花15分钟核对细节,总耗时1小时15分钟,效率直接翻倍。
其实呢,听脑AI不光能用于会议。我最近发现它在好几个场景都很好用。
比如线上课程学习。上周我听一个Python入门课,开着听脑AI转写,老师讲的代码示例、重点概念全被记下来了。课后直接搜索关键词就能复习,比边听边记笔记方便多了。
还有销售跟进客户。我们销售部现在见客户,都开着听脑AI实时转写。客户说的需求、顾虑、价格预期,一字不落全存下来。回去整理成客户档案,精准度比以前凭记忆写的高太多,签单率都提升了。
甚至写公众号也能用。我上次采访一个行业大佬,开着听脑AI录音转文字,2小时的采访出了1.2万字文本。直接从中摘观点、找金句,比手动打字快了3倍。
不过话说回来,听脑AI也不是完美的。用了这么久,我发现几个小问题。
第一个是网络要求高。实时转写的时候,如果网络不稳定,文字会有延迟,大概3-5秒。所以开会前最好检查下wifi,或者开手机热点备用。
第二个是方言覆盖还不够全。常见的粤语、四川话、东北话没问题,但像温州话、闽南话这种小众方言,识别准确率只有70%左右。希望以后能优化。
还有就是免费版有限制。每个月只能转写3小时,超出要付费。专业版99元/月,不限时长,还能解锁高级功能比如自动翻译、数据统计。对个人用户来说可能有点贵,但对团队来说,平摊下来性价比还是很高的。
其实呢,用听脑AI也有小技巧。我总结了几个经验,分享给你们。
开会前一定要提前5分钟打开听脑插件,给系统留点加载时间。别等大家开始说话了才手忙脚乱点开,容易漏开头的重要内容。
如果环境噪音大,比如办公室开着空调,记得在听脑设置里开启“降噪模式”。上次我们在茶水间临时开小会,背景有咖啡机声音,开了降噪后,转写准确率基本没受影响。
多人会议最好提前把参会人信息录入听脑AI。在飞书联系人里关联听脑账号,系统会自动识别发言人姓名,不用再猜“说话人1”是谁了。我们团队现在都录了声纹,识别准确率更高。
转写完成后别急着关页面,用听脑的“智能校对”功能扫一遍。虽然错误率低,但偶尔还是会有错别字,特别是同音不同字的情况,比如“权利”和“权力”。花2分钟检查下,避免后续用的时候出错。
现在我们团队用听脑AI快一个月了,光是会议纪要整理就省了至少60小时。以前每周花在整理录音、写纪要上的时间,现在能空出来做更重要的事。上周老板还问我们“最近效率怎么高了这么多”,我把听脑AI推荐给了他,现在他自己开会也在用。
说白了,工具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。飞书自带的录音转文字功能不够用,那就找更好的工具。听脑AI虽然有小缺点,但胜在实用、接地气,真正帮我们省了时间。如果你也被飞书录音转文字折磨过,不妨试试,说不定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。
最后提醒一句,听脑AI现在有7天免费试用,不限时长。想用的话抓紧,毕竟免费的羊毛配资是怎么操作的,不薅白不薅。
发布于:河南省